戳我继续看全文
竹帘被轻轻掀起,带着一股清新的草木香气。

黛玉刚走进屋,就见王夫人正坐在窗边的软榻上,手里捧着一卷书,阳光透过窗纱落在她鬓角,映得那几缕碎发都泛着柔和的光泽。

“这孩子,怎么跑得出了汗?”

王夫人放下书卷,笑着朝她招手,语气里满是疼爱,“过来让母亲瞧瞧,是不是又贪凉了?”

黛玉几步走到榻前,喉头微微发紧,却刻意放柔了声音:“母亲,女儿就是闷得慌,想您了,便走快了些。”

说着,她顺势挨着王夫人坐下,目光贪婪地望着母亲的脸——没有病中的蜡黄,没有临终的憔悴,眼角的细纹浅浅的,带着江南女子特有的温婉。

王夫人被她看得笑了,伸手替她理了理额前的碎发:“傻丫头,娘这不是好好的么?

倒是你,早上还说头晕,要不要再喝碗冰糖雪梨?”

“要喝的,”黛玉连忙点头,趁机往母亲身边靠了靠,鼻尖萦绕着母亲衣襟上淡淡的兰花香,那是她前世想破了头也记不清的味道,“最好是母亲亲手炖的。”

“你呀。”

王夫人无奈地摇摇头,却还是吩咐丫鬟去厨房传话,又拉着黛玉的手絮絮叨叨地说起来,无非是叮嘱她按时吃药、莫要贪玩弄水。

黛玉一句句听着,心里又暖又酸,眼眶发热,便垂下眼睫,用指尖轻轻摩挲着母亲的手背——温热的,柔软的,是真实存在的温度。

正说着,林如海从外面回来,见母女俩凑在一起说话,便笑着打趣:“我当是谁把夫人的书都搅扰了,原来是我们的小林姑娘。”

黛玉连忙起身行礼,林如海扶起她,见她气色比往日好了些,便问道:“今日精神倒不错,药可按时吃了?”

“回父亲,吃了的。”

黛玉仰头望着父亲,他穿着藏青色的官袍,面容清癯,眼神里带着对女儿的关切。

前世父亲为了她的婚事操碎了心,最后积劳成疾,她连父亲最后一面都没能见到……想到这里,她连忙垂下眼,掩去眸中的湿意。

“这就好,”林如海点点头,又转向王夫人,“方才接到京里的信,岳母说想接黛玉去府里住些日子,你看……”黛玉的心猛地一沉。

来了,终究还是要提这件事。

王夫人略一沉吟,看向黛玉:“我本舍不得你去,但你外祖母惦记你,去住些日子也好。

只是你身子弱,去了那边要好好照料自己,莫要想家想得伤了神。”

黛玉咬着唇,没立刻回答。

前世她就是这样半推半就地去了荣国府,从此一步步踏入那座锦绣牢笼。

可现在母亲还在,她若强硬拒绝,反倒会让母亲担心。

她抬眼看向林如海,轻声道:“父亲,女儿想去是想去,只是舍不得母亲。

不如……等过了这阵子,母亲身子更硬朗些,女儿再去?”

她刻意加重了“母亲身子”几个字,目光清澈地望着父亲。

林如海何等通透,立刻明白了女儿的意思。

他知道妻子这两年身子确实不算强健,若是黛玉走了,王夫人难免牵挂。

他便对王夫人道:“也好,那就先回了岳母,说黛玉这阵子要陪着你调理身子,过些日子再去不迟。”

王夫人笑着点头:“这样最好。”

黛玉暗暗松了口气,指尖悄悄攥紧了藏在袖中的玉佩。

第一步,算是稳住了。

傍晚时分,雪雁伺候她睡下,屋里只剩下她一人。

黛玉立刻闭上眼,意念一动,整个人便进入了那方空间。

月光透过空间的屏障洒进来,照亮了那口古井。

黛玉走到井边,俯身看着清澈的泉水,水面映出她略显苍白的脸。

她伸出手,掬起一捧泉水,泉水入口甘甜,顺着喉咙滑下去,竟觉得西肢百骸都泛起一股暖意,连平日里隐隐作痛的肺腑都舒服了许多。

“果然是好东西。”

她喃喃自语,又看向那几株灵草。

它们叶片翠绿,顶端结着小小的花苞,散发着淡淡的灵气。

她不敢贸然采摘,只小心翼翼地用泉水浇了些水,看着灵草似乎更舒展了些,才放下心来。

空间的角落里还有一片空地,黑土肥沃,看着就适合耕种。

黛玉心想,明日得想法子弄些种子来,先种些简单的药材试试,比如枸杞、山药,都是温补的东西,既能调理自己的身子,将来也能悄悄给母亲用。

至于去荣国府的事,她不能一首拖着。

她得趁这段时间好好规划——要带哪些人去,该如何与贾母、王夫人相处,如何避开那些不必要的麻烦,尤其是……如何与宝玉保持距离。

她坐在井边的石头上,望着空间里静谧的景象,心里渐渐有了主意。

这一世,她不再是那个任人摆布的孤女,她有父亲母亲可以依靠,有这方空间可以依仗,更重要的是,她有了前世的记忆。

无论前路如何,她都要一步一步走稳了,护好自己,护好家人,再也不重蹈覆辙。

夜渐渐深了,黛玉从空间里退出来,躺在柔软的被褥里,嘴角带着一丝浅浅的笑意。

这一世的日子,才刚刚开始。

查看完整章节
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